《理財健檢》高收入者退休 應選在年初 (工商時報 / 1000625)

《理財健檢》高收入者退休 應選在年初

來源:工商時報 (1000625)
【蔡美麗/工商時報    C3/五年級理財】

專精企管精算師葉崇琦:

因勞工退休時可領到2筆退休金,即「勞基法」的退休金及「勞保」的老年給付,其中「勞基法」的退休金採「定額免稅」,而「勞保」的老年給付是「全額免稅」。其中一次領取退休金的「定額免稅」計算方式如下:(一)總額在16.9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以下者,所得額為0。(二)超過16.9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,未達33.9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部分,以其半數為所得額。(三)超過33.9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部分,全數為所得額。

例如:蔡小姐的先生服務年資是20年,第一個門檻16.9萬×20=33 8萬,第二個門檻33.9萬×20=678萬,我們可以把1,000萬拆成三部份來計算。如其未計入退休金所得之課稅額已達423萬,所得稅率為40 %,則其明年需申報492萬的退職所得,會被課196.8萬的稅。

因此建議高收入者如退休前已試算出有不少退職所得時,應選次年年初退休,可避免高收入與高退職所得加在同一年而適用較高稅率。

另外,建議蔡小姐5~6年後退休時,「勞保」的退休金可選新制的勞保年金,因為用平均壽命來看,月領的金額總計會比一次領的金額多,且勞保年金月領的金額會隨物價調整,可分散通貨膨脹的風險。

因退休後已不像退休前有每月固定的現金流入,但每日的生活費隨時有現金流出,所以承擔風險的能力較低,可能會碰到在投資標的於景氣低檔時即需認賠殺出以求現,建議先保留約兩年生活費於定存及現金;因國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,如配置過多定存,日後會因通膨導致購買力下降;所以可以考慮部份配置於固定每月配息的債券型基金,另可配置一部份於全權委託帳戶的投資型保單,不要退休後還每天在煩惱合適的進出時點。

另外,也可考慮買房子做包租公,因房地產可抗通膨,又有每月租金收入當退休後的終身俸,同時建議先把房子設定好「理財型房貸」,增加緊急需要時的現金流通性;最後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「風險分散」,才能做到低風險且收益高於銀行定存的配置。

【2011/06/25  工商時報】